孩子摆烂,父母千万别管啦!做好这“几件事”就好了
发布时间:2024-10-11 浏览:127

1.jpg

“摆烂”其实只是孩子外在的一种表现,它深层次地反映了孩子内心力量的不足。

作为父母,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与稳定,帮助孩子减轻焦虑的情绪,这样他才能更快地找回良好的状态。

——西小点


知乎上有妈妈问:12岁孩子在家天天玩手机,让她交出手机她说想跳楼,怎么办?

这位妈妈说:孩子快六年级了,偷偷拿走了家里的备用机,经常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把门反锁玩手机。

家里怕影响她的学习,跟她商量每天玩一小时,她不干,在家又哭又闹,还说想跳楼……

每逢假期周末,摆烂已经成为了很多孩子的常态,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,变得懒惰。

其实,此时孩子摆烂属于“退行状态”,只考虑自己,不在乎别人的感受。

如果此时父母强硬地管教孩子,很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极端、叛逆。

有人说过,教育最忌讳“硬碰硬”。

一旦孩子开始摆烂,父母千万别“管”,做好这4件事就好了。

2.jpg


1、不增加孩子的负能量

前两天看到一位妈妈在群里吐槽:

孩子一放假就知道睡觉打游戏,让他写个作业,催十遍都不动一下。

前两天把手机没收了,他居然顶嘴说“不让玩就不学习”。

当时她气得骂孩子“迟早被废”、“没出息”之类的话,结果孩子一气之下躲到奶奶家到现在都没有回来。

面对颓废的孩子,父母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批评、打击孩子。

从心理学上来说,当父母焦虑、抱怨的时候,会让亲子关系产生一种“情绪共生体”。

即:父母焦虑,孩子也焦虑;父母挖苦、讽刺、打击孩子,孩子的负能量也会越来越多。

一般“堕落”的孩子会有这几种心理:

我学不学都一样,反正在爸妈眼里,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;

爸妈总是批评我不够努力,却从不关心我心里的想法;

考完中考还有高考,拼完大学还要拼工作,生活别无其他,人生一点乐趣都没有。

焦虑的父母会让孩子在负能量中变得自卑、自负。

3.jpg



2、离孩子“远”一点

抖音上,一位妈妈含泪讲起过孩子得抑郁症的过程。

从小她就为孩子操了不少的心。

尽心尽力地为孩子规划学习、安排她的生活。

小时候孩子也争气,成绩好、懂事。

到了初中,孩子因为要学绘画、学口才、学奥数,压力大了以后,只要她一管,孩子就反抗,惰性也越来越大,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厌学症状。

为什么父母用心培养孩子,孩子却越来越差?

那是因为,你离孩子太“近”了。

许多父母总是喜欢去管住孩子。

极端的情况是:如果我们坚决认为孩子“不听话”,“不乖”,甚至认为孩子有问题,就去更强制和粗暴施压,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。

殊不知,近距离地盯着孩子学习、生活,消耗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健康,还有生命的活力。

心理学上有个理论:

当我们特别重视某个问题,越是过度去关注它,越是着急去解决,越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

好的教育,一定要分清楚“你”和“我”。

有一个妈妈,以前把女儿管得太严厉,一看见女儿闲下来,恨不得让她多做几张试卷。

有时候,父母不需要“自作多情”,可能我们以为孩子离不开我们,实际上是孩子在反感我们。

孩子就像风筝,只有牵着手中的线,他才能高飞;如果你总是攥着他,他就无法飞翔。

教育孩子,别去太在意,“任其生长”也许他会走得更远。

4.jpg




3、做正能量父母

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,一个5岁的小男孩哭着吐槽自己的爸爸:

“天天你就知道让我学习,可全家就你不学习,还在那里玩手机。

你自己有学过吗?加减乘法口诀表你都不会,你还让我读这么难的。

就你会在家里那么早睡觉,还晚起,你还老玩你手机上的游戏,你的手机没收,不许再玩了。”

6.png

孩子哭诉的模样真的很让人心疼。

有许多的父母,都在过着“双标”的生活。

允许自己玩手机,不要孩子打游戏;

允许自己下班躺平,孩子一回家就催他学习……

教育上有一个词叫“影响”,讲的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。

每个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,拷贝父母的处事方式,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。

如果家里有孩子摆烂,抛开一切的心理因素以外,摆烂的父母是让孩子颓废的关键。

心理研究表明:

父母的双标对孩子的影响很大,孩子容易产生委屈心理,不信任父母,久而久之就产生逆反心理,甚至以激烈而极端的行为来对抗父母。

孩子摆烂,这是对父母双标最大的“警告”。

一个积极、努力的父母才会让孩子充满动力。

与其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,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,做父母的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。

父母塑造正能量的言行,会让孩子永远崇拜我们。

7.jpg



4、参加一次冬/夏令营


营地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。让孩子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独立成长!收获自信、勇敢、独立、感恩。


8.jpg


西点好习惯冬令营

给孩子提供一次蜕变之旅


自信

提高自信心,勇于超越自我


沟通

学会沟通,融洽人际关系


人格

激发潜能,完善人格


行动

培养动手动脑能力


合作

学会合作,培养团队精神


感恩

学会感恩、学会珍惜